查看原文
其他

周尚君 | 此心安处是吾乡

周尚君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24-01-11

此心安处是吾乡

——在西南政法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
周尚君
    【编者按】2020年6月30日上午,西南政法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在渝北校区笃行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。《法律和政治科学》主编周尚君教授作为教师代表,为线上线下6445位学士、硕士、博士毕业生做《此心安处是吾乡》的发言。周尚君教授叮嘱全体毕业生,要恪守“不要害人”、“终生阅读”、“进退有度”十二字箴言,“如此,此心安处是吾乡,多年以后,归来仍是少年。”本刊特收录全文,以飨读者。


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      大家上午好!

      今天对于同学们而言,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日子。你们即将远行,去探索未知的诗和远方。你们今天的毕业,没了声势浩大、人声鼎沸,少了成群结对、觥筹交错。“悄悄的我走了,正如我悄悄的来。”但,虽然没了毕业季,我们还是要好好说再见。

      同学们,这学期你们返校的时候,穿梭于校园的电瓶车上贴了一道横幅:“愿你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”。时隔三个月我回到校园后,第一眼看到的也是这动人的诗句,恍若隔世。我突然想起苏轼的一首词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,最后两句是“万里归来颜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”你历经磨难,从遥远地方归来却更似少年,笑容依旧,笑颜里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;岭南的风土不好啊?你却坦然答道:“心安定的地方,便是我的故乡。”同学们,若干年以后,你们出走半生、跨越山河万里,若道归来仍是少年,必是此心安处是吾乡。今天,我就将这七个字借来赠与你们,作为临别时让你心安的赠言。

      二十年来谙世路,三千里外老江城。二十年前,我上大学的时候,无意间选修了一门《西方哲学史》的课,一位白皙清瘦而语气坚定的老师,恪守着《纯粹理性批判》这个晦涩的哲学文本,为我们讲授了一个学期的康德。他开篇便说,康德乃“近世第一大哲”。随后,就是狂轰滥炸的一堆令人无法理解的概念:“先验感性”、“先验逻辑”、“先验综合判断”。对于当时没有阅读积淀的我们而言,简直无异于对牛弹琴。我们极少部分同学,动用了“洪荒之力”和非同凡响的忍耐,终于将这门课坚持到底。最后一课,他略微有些激动的说:今天要结课了,我也不讲康德了。今天两节课,只讲四个字:“不要害人”。是的,不要害人。不害人是为人的道德底线,是“此心得安”的最低法则。这四个字,这位老师用了九十分钟为我们做出了深入详尽的解释,成为我“二十年来谙世路”的人生准则。《增广贤文》有云:“悖入亦悖出,害人终害己”。“不要害人”,今天,我把这四个字送给你们。

      潮声月色满江船,回首春风十六年。十六年前,我以兼职教师的身份第一次登上了西政的讲台。为了两节课九十分钟,我悉心准备了两个星期。我战战兢兢、但也一气呵成地讲完两节课,学生期许的目光给了我巨大的鼓舞,至今仍记忆犹新。从教以来,我一直在想,如何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内心坚定、无畏风雨的人;成为持守定力、乐观向上的人;成为诚于己,忠于群,敬往而思来的人而要成为这样的人,唯一的道路就是读书、读好书、终生阅读。每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,阅读是打破时空界限的灵魂之间的对话。当我们阅读越来越多,我们心灵的世界就越来越大;当我们阅读越来越深入,我们心灵的世界就越来越稳固、越来越井然有序。我们就懂得如何做出属于自己最好的选择、如何勇敢地公开使用自己的理性、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。如果我们没有阅读,别人就会替我们阅读;如果我们没有思考,别人就会替我们思考;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做出选择,别人就会替我们做出选择。当今之世,在价值多元外衣之下,伪“先知”轮番登场,假“道学”充塞四野、蛊惑人心,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定力,那将是何其的危险。

      前几天,我读到了一个暖心的故事:一位湖北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读者留言表中写道:“我来东莞十七年,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。书能明理,对人百益无一害的,唯书也。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,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,选择回乡。想起这些年的生活,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。虽万般不舍,然生活所迫。余生永不忘你,东莞图书馆。”而东莞图书馆的回复是:感谢。我们一直在,等您回来。同学们,未来已来,人生苦短。无论你身处何境,能够让你此心安处的唯有阅读。“终生阅读”,今天,我把这四个字送给你们。

      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十年前,我顺利的成为了一名副教授,又如愿成为一名教授,指导博士生、硕士生和本科生。我给刚刚进入校园的大一新生讲课时,总是先讲法学乃“律己”之学、法理乃“谨慎”之理。你们所学的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涉及生杀予夺、事关人之生死,若不律己、若无谨慎,何以担当得起北京有一位古稀之年的退休老检察官说,“我这一辈子,最怕的就是办错案”,“人命关天,错一个案子,不仅承办人要背一辈子,甚至有可能改变嫌疑人、被害人的一生。”是啊,每个人只有一辈子,每个人只有一生。如果我们做一个法律人,要敬畏生命;如果我们做一个新闻人,要担当公义;如果我们做一个公共服务者,要小我融入大我;做会计,不做假账;做金融,诚实守信;做社会工作,“哀民生之多艰”。同学们,容止可观,进退有度,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,永远懂得我们行为的界限,这是我们终生的必修课。“进退有度”,今天,我把这四个字送给你们。

      同学们,你们在西政已经度过了4年、7年,甚至10年,西政的点点滴滴、一草一木;老师们的传道授业、一言一行;同学们的惺惺相惜、一颦一笑,都已深深嵌入大家的脑海,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。今天我送给大家十二个字,也许你们早已知晓、早已身体力行。作为老师,唯盼你们多养浩然之气,永葆赤子之心,正直、诚恳、善良,临大节而不夺其志。如此,此心安处是故乡,多年以后,归来仍是少年。

      谢谢大家!


    【周尚君教授简介】周尚君,法学博士,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、科研处处长、期刊社社长、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,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,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,重庆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青年项目、教育部、司法部、中国法学会项目等8项。代表性论文:《地方法治竞争范式及其制度约束》(《中国法学》2017年第3期);《党管政法:党与政法关系的演进》(《法学研究》2017年第1期);《地方法治试验的动力机制与制度前景》(《中国法学》2014年第2期)。

文章推荐 “转型社会中的国家能力”征文启事 周雪光 | “天职观”与现代生活 张文龙 |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:谁的治理,何种法治化? ——基于深圳南山社区治理创新的考察 肖唐镖 | 中国技术型治理的形成及其风险 杨广越 黄明理 |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与实践进路 向淼 郁建兴 | 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——基于领导小组执法行为变迁的个案分析 彭秀祝 | “雕刻身体”:青年健身群体的身体实践与情感体验 李怀印|中国是怎样成为现代国家的?——国家转型的宏观历史解读 俞祖成 | 社区公共危机管理:抗“疫”应成优化治理的“拐点” 蒋建国 | “幸福幻境”:花钱买来的快乐 孙少石 | 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制度逻辑 周尚君 | 地方法治竞争:分析范式与制度框架 宋维志 | 重回价值治理:韦伯技术治理理论研究 黄钰洲 | 黑格尔论现代世界的意见与理性 谭力 | “做工作”:策略型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局限


“点击”‘阅读原文’,进入投稿系统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